軍工鐵路認證咨詢
聯系方式
上海奔爍咨詢公司
TEL: 4006-010-725
(上海) 電話|微信: 152-2175-9315
Q Q 客服: 2215501312
(青島) 電話|微信: 137-9194-1216
Q Q 客服: 1263118282
(北京) 電話|微信: 136-8120-0268
Q Q 客服: 2970890153
(杭州) 電話|微信: 158-6716-8335
Q Q 客服: 2668763939
(西安) 電話|微信: 139-0928-9277
Q Q 客服: 3568192523
(深圳) 電話|微信: 130-7782-9315
Q Q 客服: 574472821
AS9100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時代財經|星際榮耀入軌火箭延遲發射,中國民營火箭踩剎車
文章錄入:上海奔爍咨詢 |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 添加時間:2019-6-21
中國民營火箭何時能夠成功入軌依舊是個謎,而它的第三次發射也比預期延遲了。
今年1月,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星際榮耀)宣布,將于2019年上半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雙曲線一號Y1運載火箭的入軌發射任務。
然而,7月將至,星際榮耀至今尚未有火箭發射的消息。星際榮耀總裁助理姚博文向時代財經透露,原定于6月份的入軌火箭發射目前已經調整到7月,“此前對外宣稱的發射時間只是預計,現在一切按部就班進行”。
即便是一個月的延遲,也給業內增添了些許的焦慮。因為火箭公司成功的一道重要分水嶺就是能否把衛星送入軌道,目前國內40家民營火箭公司尚沒有一家完成了此項試驗。
美國“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創辦的SpaceX,被資本看做是國內民營火箭企業的對標公司。這家公司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首次試飛試驗,當時距離SpaceX成立大概6年。
盡管從研制到試飛的窗口期可能縮短,但中國民營企業試水火箭已經有4年時間,至今還處在“造輪子”的階段。資本對民營企業造火箭也逐漸失去耐心,“如果星際榮耀此次入軌發射成功,會對民營火箭行業起到提振的作用。”有投資人士向時代財經指出。
2020年后的爆發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目前具有火箭發射能力的國家和地區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印度和以色列。
發射衛星是火箭最主要的商業用途。21世紀以來,大眾通信消費、對地觀測、氣象等領域的進步促使全球范圍內衛星產業迅猛發展。
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時代財經根據SIA(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的數據測算,這占全球航天經濟規模的77%。2018年,全球發射衛星總量超過300顆,在軌業務運行的衛星數量達到2100顆,增長20%以上。而火箭是衛星發射的唯一運載工具。
21世紀初,美國航天政策向深空探測轉變,近地軌道空間的太空活動被NASA交由私營企業負責。在美國政府政策支持和NASA 技術支持下,美國私營航天企業SpaceX、軌道ATK 公司大舉進軍商業發射市場并獲成功。
隨著微小衛星組網需求的出現,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規模也在增加。目前全球公布的星座組網計劃中需要發射的小衛星數量超過18000顆,當前這些星座網絡多在籌備期,入軌高峰期會在2020年后。
圖1 全球衛星年發射量趨勢
以上數據均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
“隨著近年來OneWeb、二代銥星、Planet等互聯網星座和遙感星座的蓬勃發展,對于動輒幾十,上百乃至上千顆衛星的部署,誰能大批量、短周期地為客戶進行發射,誰就能在發射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國內某民營火箭企業生產經理蔣偉向時代財經表示。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民營火箭公司,SpaceX自成立來,經過近十輪的資本市場融資,融資總額超16億美元。據CB Insight數據,SpaceX已成為全球7家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私營公司之一。
而未來火箭的商業應用遠不止停留在發射衛星,Space X已經獲得了為NASA國際空間站運載宇航員、貨物的訂單。如今SpaceX估值280億美元,是當前運載火箭市場規模的數倍。
航天人才出走民企
SpaceX的新進展對于國內民營火箭企業不無啟示,尤其是隨著軍民融合政策的推進以及民營衛星市場的發展。2017年年底開始,星際榮耀、九州云箭、深藍航天等新創立公司均獲得融資,領域內原有企業,如零壹空間、藍箭航天則獲得過億元融資。華創、復星、順為、經緯等知名的純財務投資人也開始增加。
與美國商業航天發展路線相似,中國民營火箭企業的技術人才大多來自體制內。如星際榮耀的創始人是航天科技一院前研發中心主任,零壹空間的主要團隊成員來自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航工業、中國科學院等院所。
曾在航天研究院所任職,后加入民營企業的蔣偉道出了個中緣由,“一方面是因為體制內的上升通道有限;另一方面未來商業航天是下一個高科技新興領域。跟當年互聯網開始興起時類似,這個新興領域在未來存在大量的機遇,希望早點投入到這個行業中,能有一番作為。”
然而,火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行業。SpaceX創辦至今已有17年,營收大幅增長出現在2017年,當年銷售收入18.54億美元左右,是2016年的3倍。有數據預測,未來15年SpaceX的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397億美元,估值的飆升也主要集中在后半程。
因為火箭行業的特殊性,企業CEO的領導能力和自身的融資能力成為資方極為看重的要素。明浩曾在半年前參與某頭部民營火箭企業融資項目,技術人才的不穩定被他看做民營火箭企業的隱患, “從體制內流向民營企業的很多核心人員,后面會自己去創業。”
零壹空間是中國早期的商業航天創業公司,被業內人士稱為“行業的先頭部隊”,其創始人舒暢曾在聯想控股、航天產業基金投資部等工作,但他卻被員工看做“金融出身,不懂航天”。
零壹空間已有兩屆CTO連續出走創業,創辦了神州五行、深藍航天兩家民營火箭企業。 “零壹空間出現嚴重的管理問題,導致大部分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的離職,跟老板不懂航天和航天技術人員的心理有密切關系。” 有知情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
“現在從事火箭研發的工程師,并沒有如互聯網企業一樣充足,這個行業的人才是十分珍貴的。”上述知情人士指出,技術人才的大量流失勢必會嚴重影響公司火箭的研發進度和產品質量,很大程度上會增加火箭發射失敗的概率。
資本在踩剎車
商用火箭行業的形勢也在發生些許變化,尤其是進入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相較以前更難融資了。從大半年前到現在,整個行業悲觀論調成了主流。大家融到的錢很多,但是花錢的速度都很慢,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明浩向時代財經透露。
當然,這與商業火箭頻頻入軌失敗不無關系。2018年10月,藍箭航天嘗試發射自主研發的“朱雀一號”運載火箭。火箭發射后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未能將衛星送入指定軌道。
2019年3月,零壹空間首枚OS-M系列運載火箭于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計劃將零重力實驗室的靈鵲一號B星送入距地5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火箭在發射后失去控制,發射任務失利。
據企業官方的公開信息,零壹空間發射失敗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飛行45.68秒后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姿態發散”,而藍箭航天的失敗原因則是“懷疑由于末修姿控動力系統某推力室輸送管損壞,導致控制力下降和推進劑泄露,姿態控制力異常,推進劑提前耗盡。”
在星際榮耀副CEO霍甲看來,能成功入軌者仍將是少數。“未來5-10年之內,國內能有1-2家民營火箭公司能入軌。從全球來看,99%的火箭公司會被入軌給干掉。”霍甲認為,相比于Space X和Rocket Lab的入軌進程,中國民營火箭的入軌進程將縮短。
明浩則更為悲觀,“大家心里沒譜。航天是個體系工程,不是掌握了幾個關鍵技術就可以順利成功的。(亞軌道等技術驗證)攢一攢可以攢出來,要入軌還是挺麻煩的。”
對于國內商用火箭兩次入軌失敗,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研究人員李曉認為無可厚非。她告訴財經“從上世紀開始統計,火箭發射成功率在97%左右。成熟型號成功過很多次的也會再發射失敗。”
但李曉也指出,民營企業的機制可能是首發失敗率高的原因。“民企人員少,又要趕進度,因此問題暴露比較迅速。但是民企本身定位就是小載荷、低成本、快速發射,不允許慢工出細活。”
來自體制的擔憂
鑒于火箭行業的特殊性,政策的不確定性始終為投資人士所擔憂。美國運載火箭產業就曾經歷多方混戰、政府壟斷、巨頭壟斷再到開放競爭,每個階段的轉變都由政府主導。
如SpaceX曾于2008年因為NASA 的救命訂單免于倒閉。據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數據統計,截止2016年,SpaceX獲得NASA授予的商業合同金額就已超過46億美元。
此外,SpaceX還多次受益NASA和美國空軍給予的技術扶持和轉讓。其獵鷹系列火箭的心臟---“灰背隼”發動機即采用“阿波羅”計劃登月艙下降級發動機技術。曾在體制內研發德爾塔、大力神火箭的主管、設計師目前均已成為SpaceX技術攻關的核心人員。
與之相對,去年9月中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張小平”事件,暴露了體制內技術人員的流動困難。蔣偉認為,“短期內,重大航天任務還是靠傳統研究院所去完成,國家不希望發展商業航天對傳統航天院所造成太大沖擊。”
在明浩看來,這也是國內民營企業難以對標SpaceX的原因,“不看好這類企業能在基金存續期內IPO”。
但面對可能來自傳統航天院所的阻礙,從體制出走的蔣偉仍抱有信心。他將火箭類比同樣曾受體制主管的家電、汽車行業。
“作為有著和美國航天產業同樣體量的中國航天,國內對于商業航天的需求和美國是一個量級的。我們在芯片、先進制造等領域沒有太多優勢,但相信國家不會讓火箭--這一進入太空的運輸工具落后別人太多。”
【返回 】